因为高校的相对封闭性,如果你是刚起步,那么需要快速接触到高校学生群体,才能获取流量的杠杆,才能更好地为后续的流量、项目做铺垫。
这里用比较简单和详细的方式来讲讲,我们可以怎么样获取高校流量,用流量的理论来说,这叫寻池。
寻池,即我们首先要找到学生群体在线上的存在部分,然后才能进行后续的事情。
QQ 端
QQ 是开放平台,用户量大,流量多,在里面找资源会比其他的平台简单。
下面是针对在 QQ 这个平台上寻找高校资源和兼职(特定人群)资源的一些简单过程。
当然,其他的高校特定粉丝流量也是通用的方式,这里建议你先准备至少 20 个以上的 QQ 来完成原始的资源积累。
高校社团群,每天坚持加群至少 10 个以上。
途径:QQ 搜索关键词,加群;
关键词:高校、赞助群、外联;
比如:全国高校外联赞助群,由于需要针对不同地区进行资源积累,更多的时候是搜索:xx 地区高校外联赞助群。

类似这样的社群,活跃度比较高的 QQ 群都会有非常多高校学生群体聚集,并且他们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属性:高校学生社团、学生会,并且主要是以高校社团外联部的学生为主,他们为了社团、学生活动的经费,经常需要大量赞助(项目)。
学生兼职资源,这里以高校学生兼职群为例。
途径:QQ 搜索关键词,加群;
关键词:大学生兼职群等(这里最好加上地区);
比如:广州大学城兼职群,广州大学生兼职群,由于需要针对不同地区进行资源积累,更多的时候是搜索:xx 地区大学生兼职群(三个重点类型:省份、省会城市、重点城市)都一致,都需要。
微信端
微信是相对来说没有这么开放的平台,但是用户量大,流量多,而且足够活跃,在里面找来的资源会比其他平台实用,转化率高,下面是针对在微信这个平台上寻找高校资源和兼职(特定人群)资源的教程。
这里有一些小门槛,就是首先你需要有一些基础流量资源,例如你从 QQ 上获得了一些高校学生资源到微信上,那么微信就可以利用下面的方法进行放大和扩散了。
微信上获取用户,要么主动,要么被动。主动就是自己加别人的群,自己主动加群里的粉丝,被动就是粉丝加你。
主动最简单了,加群爆粉;被动的,就是做裂变活动了,或者尝试用资源、活动导粉(还可参考微商套路:邀请好友添加微信送礼物)。
例如:我导流广州学生粉的时候,选择了特定的礼品,可以在朋友圈进行一定的冷启动,能够获取更多的流量和粉丝。
主动加群的方法有很多,如果只是要流量的话,可以通过换群,买群的方法去获取;如果是需要较为精准的用户群体,那就需要花点时间找了。
当然,买也能买到,不过很多都不靠谱,群里很多做微商打广告的。
换群、买群没啥好说的,无非就是找到有同样用户群体的人(同行或者专门做流量的),同行可以找那些群里打广告的。
示例:就是跟别人资源对等交换,你拉其他人 5 个群,其他人也拉你 5 个群,这样就可以拓展到你没有的资源。
自愿拉人进群:这个方法适用于学生身上,因为学生没有很重的利益关系,你群发一条信息,叫他们拉你进群即可。
叫学生拉群,这些学生一般都是学校的外联组织的,因为只有这些人才会有这些群,才有拉外联的需求。
线下的兼职群,这些方法通用,模特礼仪群,实习群,找工作的群,都可以用这个方法完成。
这里给个小技巧,大家利用 QQ 完成了基础的资源累计后,加到微信,立刻可以和学生进行资源的置换,甚至可以礼品置换,这样微信的生态资源也就能很快准备好。
微信端还可以试试从公众号获取流量入口,这里以宝妈群、车主群等为例子,搜索相关用户群体的公众号。
例如宝妈的搜索关键词:宝妈、母婴、育儿、备孕等。这个根据自己的行业去展开就行了。
搜索后在弹出的公众号列表,每一个公众号都点击进去看,点击后看栏目,有的公众号会在栏目设置入群的方式,根据引导入群就行了,一般这样的群是相当精准。搜索的关键词可以自行展开。
百度贴吧
现在还是有很多高校的社团在贴吧上寻求赞助或者交流赞助经验等等,百度贴吧是挖掘高校资源的主要渠道之一,可以通过在贴吧放赞助诱饵,回帖等进行导流,获取资源。
搜索关键词:外联、赞助、全国高校赞助、全国高校外联,或者具体哪个学校的贴吧找到对应目标。例如:

发帖引流法:发布一个赞助项目,具体赞助或者较为模糊的赞助,具体的赞助引流精准,比较模糊的适合导流加粉。
具体做法:可以在帖子里说明让社团留下联系方式,可以收集联系方式进行添加,或者用大写的汉语数字或者火星文留下联系方式、群号,例如:遛医肆贰医吧。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一旦形成了日常的帖子数量,那么你会长期获得流量,百度贴吧的流量还是存在的,并且在百度搜索页上面也能有比较高的权重,对于被动获取流量来说,非常有效。
垂直类 APP
如:summer 、即刻、超级课程表、 tataUFO 、 Uni 、有你等类似 App。
这里以 summer 举例子:
注册 summer ,需要认证个人信息之后才能聊天(关于认证,我这边就不多做介绍了,大家完全可以找到很多方法来完成)、加好友(可以设置验证问题)。

个人信息验证之后, App 主要使用功能是附近和发现。
附近可以找不同学校的学生,相当于是自己主动去加人,但是效果较差,主要是因为大部分学生不是外联,时间比较浪费。
发现里有三个发言功能(类似朋友圈):黑板墙、兔子洞、校内(都是可以限定人群看到自己的发言)。这个是主要的流量来源。

三个发言的功能都是一样的,只是发布的形式不一样而已。
通过三种方式发出文案之后,我这边测试的情况是在很短的时间内,主动加好友的有 5 个,2 个有过沟通,1 个转化为微信好友。
类似这样的大学生专属 App 是非常多的,大家只需要多关注类似的信息,能发现很多我们原本不知道的流量池。
在这里也要特别注意,类似这样的方法和话术仅仅是一个例子,大家完全可以结合自己的需求来进行话术的测试和改变的。
豆瓣
如何在豆瓣小组获取流量?
在我们之前做项目的时候,需要一定的学生兼职资源的时候,我们会把豆瓣也当做一个重要的流量池,只不过是运用不同的关键词来获取不同属性的学生池。
用线上兼职导流作为例子,可以通过以下方法:
登陆豆瓣 App 之后,在“小组”的搜索栏,直接搜索关键词“兼职”“高校”“学生”之类的,就有很多同样类型的小组。直接加入小组即可。
加入小组之后,可以看到上面有很多别人发布的讨论组,你可以自己创建一个新的讨论组。
论坛
不管是宝妈还是车主,甚至其他用户群体,基本都会有论坛的。在论坛也能找到微信群。
这里举个很多人都知道车友论坛为例——《汽车之家》。百度搜索打开汽车之家的论坛,在论坛页面的搜索框输入“微信群”,再点击“筛选”,筛选近一周发布的。
这样,不仅可以找到某车型的微信群,还不用担心群二维码是过期的。
当然,也可以看一些老帖子,一般贴主会留下自己的微信,加微信后他们也会拉你进微信群。通过论坛这个渠道去获取到的用户可以说也是相当精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