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在已经有2.5亿的中产阶层,到2025年将出现5亿“新中产阶层”。这个人口已经远远超过美国的总人口。
在这种新消费时代,花钱对很多人来说,已不再是为了解决温饱。
今天中国“消费升级”的原点人群是哪些?大概是20-45岁间,喜欢高品质、追求潮流的那些人,也就是Z世代和中产。
喜茶是一个典型的抓住Z世代的消费红利,重新在一个陈旧的赛道上划分出新的细分领域的案例。
从20世纪80年代,以珍珠奶茶在台湾出现为标志,奶茶开始向全国蔓延,90年代后期,大量的台湾连锁奶茶店进入大陆,掀起了第一波奶茶浪潮。那时候的奶茶还多半属于低端饮料,单杯价格均在十元以下,甚至有的街头小店能够做到5元以下。 试图突破这个门槛的是贡茶、快乐柠檬、茶风暴和85°C,这些品牌奋力摆脱奶茶低质低端的印象,但还未在人们心中留下更高级的印记。
直到2012年,天际之外终于来了一道若隐若无的白线。
喜茶的第一家门店开在江门九中街,那时候叫“皇茶”,店主是聂云宸,开店资金来自于他之前开手机店攒下来的20万块钱。因为2011年的时候,手机市场逐渐被线上电商蚕食,手机专卖店生意慢慢变差了,聂云宸想着转行,看着周边的奶茶店这么赚钱,就把主意打到了奶茶店身上。
聂云宸是一个很会做生意的小伙子,他开手机店的时候,当时苹果和安卓手机的生态系统没有现在这么完善,顾客买了一个手机一般还要再掏一两百块钱越狱或者刷机,而在聂云宸的店里这些服务全都免费,当成引流的手段,所以他把一个偏僻的店面做成了一家生意红火的店家。
在很久之后的一次采访中,聂云宸吐露过自己为何选择茶饮而非其他。以咖啡为例,即使一个咖啡品牌在中国做到第一,也很难在扩展到全世界,因为别人不愿意相信一个来自中国的咖啡品牌是最好的,但是茶饮不一样,如果做得好,就可以覆盖全世界。 如果回到喜茶的开始,左林右狸频道认为彼时的聂云宸绝对没有想过这么远,就当时来说,他只是想做门不一样的生意。
当时,一般的奶茶店卖的还是用奶精、茶粉兑出来的饮料。而聂云宸的切入点是,他打算用真奶真茶来切入。 这个做法其实刚好天然吻合了“重划细分赛道”的做法。举例来说,现在主打“无添加酸奶”的品牌越来越多,但简爱酸奶给了一个新的定义,即“添加了复原乳和香精的就不是真的‘无添加’”,它的标签是“只有水、乳酸菌、生牛乳”,所以简爱杀出了一条新路。 回头去看,聂云宸的做法其实就是用同样的的策略,去开创一个新的细分品类,用“真茶真奶”给自己增加新的消费标签和竞争着力点,并在日后成为这个品类的老大。 不过,这个名为“皇茶”的小店开业后生意不太好,这让聂云宸不解,因为“皇茶”一杯十块钱左右,在接近价位下,无论是“真奶真茶”的定义、还是口味和原料,都远胜于市面上的其它产品。从道理上说,爱喝奶茶的人没有道理不来喝这种新产品。 于是,他经常在微博上看奶茶消费者的评论,根据评价修改配方和口味。 这其实也符合了新消费品牌的另一要义——利用双向互动的新媒介进行消费反馈的收集。聂云宸的这个习惯保持到了现在,他会一条条阅读每家店在大众点评的评价,因为如果喜茶不做营销的话,这些评价都是真实的,他能得到消费者最真实的反馈。 在这里我们想说明的是,聂云宸并不是很多媒体为了形成反差而描述的“小镇土鳖”,他在对外界信息的获取及与消费者在精神上的同频共振上,是高度互联网化的,是与时代潮流同步的。 左林右狸频道认为,聂云宸属于典型产品经理型创业者,他是小镇青年出身,最高学历是大专,这都不假。不过,他很早就开始崇拜乔布斯,可能在追求产品力这一方面继承了同样的偏执。2010年聂还做过一段时间的内容编辑,报道关于苹果的产品,他是某个科技媒体发起的“iPad漂流会”的积极参与者,也是中国最早的iPad体验者。通过互联网,他的眼界宽度并不逊于同时代大城市里的孩子。

聂云宸本人亲自开发了几款喜茶的爆款,比如融合了奶盖香醇和芝士厚重的芝士奶盖饮品,将多种茶进行拼配,通过特殊熏烤等工艺改良手段压低涩味的金凤茶王,这些都很惊艳,茶饮乔布斯聂当得起。 回到最初,“皇茶”缺乏突破口,所以聂云宸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自己找各种茶叶和鲜奶做实验,他做了些许多原创型的开发,如果从饮料行业的成熟度来说,他的创新可以说都是开创级的,比如芝士奶盖,这个后来大红大紫的品类,相当于把“甜品”和“茶”进行了一种新形态的整合,这个品种就是这段时间做出来的。事实证明,这种方式相当受消费者的欢迎,后来甚至出现了专门吃“奶盖”而不喝茶的消费者,这证明了聂云宸的创新是有增量价值的。 直到现在,聂云宸也是喜茶最重要的产品负责人,新研发出来的口味和品类都要送到他的办公室来试吃。聂云宸说过两点关于产品的原则,第一,如果你一直在追求做好的东西,往往你会走到别人的前面。第二,如果只是去问消费者现在要什么,那永远都只能跟消费者同步,甚至被他们甩开一节。 有一个说法是,聂云宸在如何开发新品上反复纠结后,产生了一次顿悟。有一次微博上有个评价引起了他的注意:“真好喝,我喝到了初恋的味道。”
这句话让聂云宸反应过来,众口难调的是口味,能够达成一致的是“口感”。在口味之外,人类是有一些共性的追求的,这些共性应该是基于产品而超越产品的,虽然彼时的聂云宸还无法抓住这些,但他的思考开始向一个新的方向突破——
聂云宸认为,那些高度流行的饮食一定抓住了某种共性,麦当劳和肯德基在中国最受欢迎的都是炸鸡系列,无论是鸡腿、鸡块还是鸡米花,炸鸡能带给人的感觉是脆皮和嫩肉。人类从骨子里就喜欢这种一半酥脆、一般柔嫩的口感,因为酥脆代表了一种咀嚼感,柔嫩代表一种润滑感,人的口腔最适应的就是这两种感受,这是进化出的、本能的偏好。
为了进化出某类“共性”,聂云宸开始了做水果茶的尝试。 当时,深圳有一家首创水果茶的品牌叫gaga鲜语,聂的“皇茶”确实不算水果类茶品的拓荒者。但聂的做法是,让水果这种东西的“存在感”加强,他抓住的是消费者认为“真水果”很健康,但“真水果”必须让消费者有直观感知的特点——在这个内在逻辑的支撑下,皇茶的水果茶极力“突出水果的存在感”,晃一晃质感很强、能感到鲜果的存在,咀嚼起来也更直接、更爽,这种体验让“皇茶”开始打翻身仗,到了2012年10月后,茶店门口就出现了五六个人排队的现象。
皇茶的第二家店,让聂云宸领略到了”靠口碑传播带动销售“的路径。这家店本来开在中山市市中心,反响平平,因为这里很少有人喝过皇茶,后来聂云宸把店面搬迁到了靠近江门的小榄镇,镇上来往的江门人多,这些人原本就喝过皇茶或者在江门听说过皇茶,对皇茶的评价不错,他们又推荐身边的亲戚朋友一起来喝,带动了人气,小店销量开始提升。从这家店的成功开始,皇茶进入扩张阶段,从2013年到2015年,皇茶在东莞、广州、深圳等广东城市开了十几家店,2016年扩展到广西,当年就开了十几家店。 在加盟奶茶店还垄断市场的那几年,皇茶一直坚持直营,这个开店速度不算快,当时还没有拿到融资,年营收已经达到千万级别,左林右狸频道认为其最早扩张开店的资金应该是来自于整体的盈利。 聂云宸是出于商人的直觉走上滚动式扩张的规模化道路,亦或是他已经领会到了打造一个全国品牌的必要步骤——首先是证明这个商业样本的可复制性,其次吸引资本的注意,然后在资本的加持下迅速占领市场,最终造就无可比拟的品牌势能——左林右狸频道还没有确切的答案,但从他拿到融资后的动作来说,他应该对自己的每一步都有规划过, 皇茶在早期也是从零开始,聂云宸一开始也没有分工、制定流程、防止店员偷钱等等方面的经验,花了很多时间第一家店才管理好。异地扩张的时候又遇到了如何招募、培训城市经理的问题。这些问题都解决完后,皇茶才有了进军北上广深的勇气。

聂云宸本人亲自开发了几款喜茶的爆款,比如融合了奶盖香醇和芝士厚重的芝士奶盖饮品,将多种茶进行拼配,通过特殊熏烤等工艺改良手段压低涩味的金凤茶王,这些都很惊艳,茶饮乔布斯聂当得起。 回到最初,“皇茶”缺乏突破口,所以聂云宸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自己找各种茶叶和鲜奶做实验,他做了些许多原创型的开发,如果从饮料行业的成熟度来说,他的创新可以说都是开创级的,比如芝士奶盖,这个后来大红大紫的品类,相当于把“甜品”和“茶”进行了一种新形态的整合,这个品种就是这段时间做出来的。事实证明,这种方式相当受消费者的欢迎,后来甚至出现了专门吃“奶盖”而不喝茶的消费者,这证明了聂云宸的创新是有增量价值的。 直到现在,聂云宸也是喜茶最重要的产品负责人,新研发出来的口味和品类都要送到他的办公室来试吃。聂云宸说过两点关于产品的原则,第一,如果你一直在追求做好的东西,往往你会走到别人的前面。第二,如果只是去问消费者现在要什么,那永远都只能跟消费者同步,甚至被他们甩开一节。 有一个说法是,聂云宸在如何开发新品上反复纠结后,产生了一次顿悟。有一次微博上有个评价引起了他的注意:“真好喝,我喝到了初恋的味道。”
这句话让聂云宸反应过来,众口难调的是口味,能够达成一致的是“口感”。在口味之外,人类是有一些共性的追求的,这些共性应该是基于产品而超越产品的,虽然彼时的聂云宸还无法抓住这些,但他的思考开始向一个新的方向突破——
聂云宸认为,那些高度流行的饮食一定抓住了某种共性,麦当劳和肯德基在中国最受欢迎的都是炸鸡系列,无论是鸡腿、鸡块还是鸡米花,炸鸡能带给人的感觉是脆皮和嫩肉。人类从骨子里就喜欢这种一半酥脆、一般柔嫩的口感,因为酥脆代表了一种咀嚼感,柔嫩代表一种润滑感,人的口腔最适应的就是这两种感受,这是进化出的、本能的偏好。
为了进化出某类“共性”,聂云宸开始了做水果茶的尝试。 当时,深圳有一家首创水果茶的品牌叫gaga鲜语,聂的“皇茶”确实不算水果类茶品的拓荒者。但聂的做法是,让水果这种东西的“存在感”加强,他抓住的是消费者认为“真水果”很健康,但“真水果”必须让消费者有直观感知的特点——在这个内在逻辑的支撑下,皇茶的水果茶极力“突出水果的存在感”,晃一晃质感很强、能感到鲜果的存在,咀嚼起来也更直接、更爽,这种体验让“皇茶”开始打翻身仗,到了2012年10月后,茶店门口就出现了五六个人排队的现象。
皇茶的第二家店,让聂云宸领略到了”靠口碑传播带动销售“的路径。这家店本来开在中山市市中心,反响平平,因为这里很少有人喝过皇茶,后来聂云宸把店面搬迁到了靠近江门的小榄镇,镇上来往的江门人多,这些人原本就喝过皇茶或者在江门听说过皇茶,对皇茶的评价不错,他们又推荐身边的亲戚朋友一起来喝,带动了人气,小店销量开始提升。从这家店的成功开始,皇茶进入扩张阶段,从2013年到2015年,皇茶在东莞、广州、深圳等广东城市开了十几家店,2016年扩展到广西,当年就开了十几家店。 在加盟奶茶店还垄断市场的那几年,皇茶一直坚持直营,这个开店速度不算快,当时还没有拿到融资,年营收已经达到千万级别,左林右狸频道认为其最早扩张开店的资金应该是来自于整体的盈利。 聂云宸是出于商人的直觉走上滚动式扩张的规模化道路,亦或是他已经领会到了打造一个全国品牌的必要步骤——首先是证明这个商业样本的可复制性,其次吸引资本的注意,然后在资本的加持下迅速占领市场,最终造就无可比拟的品牌势能——左林右狸频道还没有确切的答案,但从他拿到融资后的动作来说,他应该对自己的每一步都有规划过, 皇茶在早期也是从零开始,聂云宸一开始也没有分工、制定流程、防止店员偷钱等等方面的经验,花了很多时间第一家店才管理好。异地扩张的时候又遇到了如何招募、培训城市经理的问题。这些问题都解决完后,皇茶才有了进军北上广深的勇气。

小程序是喜茶解决排队问题的另一个突出手段,也是喜茶近两年快速增长的抓手之一。
喜茶的小程序源自前喜茶CTO、现vika维格创始人陈霈霖的一个小想法。陈霈霖大学学习金融专业,毕业后在游戏公司做了几年技术,后来又出来创业做年轻人社交平台,有一次做用户调研的时候偶然看到一家奶茶店的年轻人,都在坐着玩游戏。他想到既然年轻人把精力花在玩游戏上,为什么不趁机找一些品牌合作,打造一个属于品牌的线上第三空间呢?
为此,他来到喜茶后,继续推演自己的想法。聂云辰正好想做一个线上的喜茶,因为他认为所有线下的东西都会出现一个线上的版本,两个人的想法不谋而合。2017年,关于到底是做小程序还是APP,要不要做会员卡体系,在喜茶内部做过无数次战略抉择。当时喜茶的痛点非常多,一个高速增长的公司,往往会在策划活动、内部运营、财务、市场、消费者关系等等各个方面,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内部讨论和长期思考后,陈霈霖认为,这件事情的起点,应该是公司最紧急最重要的痛点——即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要解决消费者的痛点,因此解决排队问题是首要任务。
陈想做的是线上第三空间,能够从两个方向来解决排队问题,第一个是减少排队的感觉,用户可以在手机上玩小游戏也好,做轻社交也好,至少这种排队的体验要比之前更好,第二个是减少排队的时间,用户还未到店就可以在手机上点单,这样门店可以提前制作。
这个设想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实现了不到一半,因为喜茶小程序的小游戏轻社交功能,只是实现了赠送礼品卡、微信好友裂变这些方面,减少排队时间是一个系统性全渠道的问题,管理消费者的到店时间只能达成一半目标,另一半目标在2020年门店运营和履约效率的全面提升中得以完成。
但是小程序在流量抓手和用户触达这两方面作用强大。扫码即会员的功能为喜茶转化了一大批会员,还能够推送订阅消息,主动联系会员。
小程序也是业务营销和消费者数字化运营的入口。喜茶Go小程序有一个功能叫做个性化杯贴,可以自定义打印模板,配置千人千面的内容,可以发心情送祝福,与用户建立情感链接。现在还有了物流杯贴的功能,可以提醒快递员不要漏掉吸管勺子和纸巾。
喜茶Go在门店推广中也遇到过不少阻碍,比如更换云端收银系统时内部有很多异议,门店操作不习惯、财务算账有问题等等。这些声音都在聂云宸对小程序的坚持下逐渐消失了。
也有人认为聂云宸的坚持是在瑞幸的压力下促成的。2018年前后,瑞幸的小程序确实是业界标杆,喜茶也不是第一家做小程序的新茶饮品牌,某家竞争对手早于喜茶做了小程序,三个月之后发现效果很差,随后小程序下架。
喜茶在小程序上比其他选手抢先一步,但是现在几家头部新茶饮公司的客户点单体验上也都差不多,瑞幸的何刚也刚加入奈雪出任CTO。茶饮Saas头牌公司合阔智云的雷民认为,小程序的下一步是要做到对用户做智能画像,对潜在用户进行推广和运营,同时在点单栏做到智能化推荐功能。
喜茶Go在2019年小程序全年新增1582万会员,2020年新增超1300万会员,会员总数超过3500万。现在喜茶80%以上的订单来自小程序,2020年,消费者使用小程序点单的人均等待时长比2018年小程序刚上线时缩短了近三分之一。
与喜茶外卖合作的第三方平台只有美团,而且喜茶会根据订单量调整当天在美团外卖上开业,这很大原因是美团是喜茶的股东。喜茶小程序的强势态度一览无余。
主品牌之外,喜茶也在打造综合产品、渠道、品牌的矩阵模式。作为一个连锁餐饮品牌,喜茶开店的速度有物理和人力方面的限制,不可能让所有想买到喜茶的人都能接触到喜茶。为了触达这一部分人群,2020年喜茶推出了瓶装饮料喜小瓶,主打“纤维添加、不止零糖”,布局便利店、商超等线下渠道,同步覆盖天猫、京东线上平台以及盒马鲜生等新零售平台,能够让暂时买不到喜茶、但又有需求的人群有接触喜茶的机会。
喜小茶的逻辑类似,但喜小茶触达的不是被地理位置阻拦的人群,而是为消费能力阻拦的人群。喜茶单杯的价格普遍在25元到30元之间,这个价格既有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也有打造轻奢感的考虑。出于希望学生等大量暂时没有能力消费喜茶的人群能够对品牌有感知,有机会的情况下顺利转化为喜茶消费者的考虑,喜茶在2020年4月在深圳华强北乐淘里推出了子品牌喜小茶。喜小茶单杯价格在20元以下,2020年底已经在广东布局了18家门店。
喜茶以及它的竞争对手们联合起来,推动了中国新茶饮运动的到来。不论从估值、门店规模、品牌声誉、销售数量等各方面而言,喜茶都是绝对的第一梯队。左林右狸频道在访谈中也听到多位投资人表示,喜茶是新茶饮行业的第一品牌。有投资人开玩笑说,奈雪等要到各地去找投资人开路演,但是投资人想见到喜茶的老大要自己跑深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