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商城系统
创建商店

被忽略的5万亿体育产业中,暗藏着哪些大机遇?(上)

导读:“春江水暖鸭先知”,商隐社跟6位资深体育从业者进行了深度沟通,从他们的视角一窥真实的产业现状和机会。

2004年,F1大奖赛首次进入中国,给上海带来了难以估量的益处。当时,F1业界高层的普遍看法是,“欧洲在10年内将沦为‘第三世界’,而赛车运动的未来绝对在亚洲,或者更明确一点,绝对在中国。”


不仅是赛车运动,业内人员甚至断定,全球体育产业的热点都将集中在中国。


一晃17年过去了,中国的体育产业经历过资本疯狂入驻的热潮,也回归过空中楼阁坍塌后的平静,却似乎一直尚未成为一个主流的核心产业。


但这种状况其实在发生变化。


不久前,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就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全民健身更高水平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需求作出部署。


《计划》提出,到202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38.5%;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16名。


同时,《计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体育产业规模达到5万亿元的目标。


一时间,A股和港股市场的体育概念股又开始翻江倒海,不过很快就平静下来。


如果从短期来看,《计划》产生的影响力似乎很有限,而从长期来看,它不但能引起体育产业的扩大和升级,使之成为一个不可小觑的板块,而且是对国人健身意识、健身文化的重塑。


因此,这是一个值得长期看好的产业。


很多人对体育产业的概念有些模糊,对应的往往是健身房、游泳馆、运动鞋服等,但其实,体育产业的全貌非常庞大,体育用品、体育培训、赛事运营、场馆运营、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等都在其中。


在《计划》出台前,我国的体育产业其实已经蓄势待发了,2019年的总产出达到了近3万亿,产值增速基本在10%以上的水平。《计划》的出台无疑给了这个产业一个更快的奔跑速度。


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亿元(图源:毕马威《奥运经济学与体育产业展望》)


正奔向5万亿级规模的体育产业暗藏着哪些新机遇呢?


“春江水暖鸭先知”,商隐社跟6位资深体育从业者进行了深度沟通,从他们的视角一窥真实的产业现状和机会。


0 1  

对体育产业“四大门派”影响巨大


纪宁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理人项目专家组组长

维宁体育商学院院长


“体育产业”这个词在中国官方口径中最早出现在国家体育总局2015年10月20日发的46号文,全称叫做《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


体育产业需要漫长的人口培养和文化普及,是一个缓慢上涨、但可以长期看好的产业。未来10年乃至30年,国民经济增长到一定程度,恩格尔系数发生巨变,人们的重心肯定会转移到文化和健康两大领域,体育产业就是其中不可小觑的一大板块。


体育产业在美国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1999年,美国的体育产业在整个国民生产类别中排名第11位,农业、保险业、化工业、汽车工业等都在其后,是绝对的主流产业,解决了大量的就业问题。到2019年,美国的体育产业更加跃至六、七位,我们所熟知的电影产业都排在后面。


2015年我提出过互联网+体育,其实就是体育产业的数字化升级。而此次国务院下达的《计划》,势必会引发更大的产业扩大和升级。


体育产业的全产业链可以分为四大门派:天、地、人、物。


天派主要是资本运营,高举高打花钱砸IP,买断赛事版权或者俱乐部等。2015年46号文之后,资本嗅到了风口,次年就迅速进来了一波,先后有万达体育、阿里体育、苏宁体育、腾讯体育、乐视体育,一窝蜂都想来分一杯羹,但很快又恢复冷静。因为体育不是个快生意,现在的经济背景并不支持资本运营,所以天派现在都比较惨淡。


地派主要是赛事落地和场馆运营。


疫情之前,马拉松这类赛事正在以每年几倍、甚至十几倍的速度增加,所以在疫情完全平复之后,这种全民健身的活动一定会有报复性的反弹。


在场馆方面,《计划》提出每个城市都要有人均的运动场馆运动,学院体育场所向公众开放,场地大幅增加,还要在原有的健身路径上更新,升级成为智慧型的体育公园或社区,每千人配备2.75个社会指导员,给所有人创造锻炼的条件。


其中有很多佼佼者,比如华熙五棵松,把西四环一个原本冷清的地块盘活了,周边的写字楼、商场都被带起来了。但这不是华熙国际的独创,而是借鉴了美国洛杉矶斯坦普斯中心的模式。


人派就是体育教育培训。


有培养健身教练的,比如赛普健身学院,疫情之前每年培养上万名健身教练,收入近十亿元人民币。青少年培训有专门聚焦青少年篮球的动因体育,培养青少年击剑手的万国击剑等,都是年收入过亿的公司。往小了说,每一个会员制的健身俱乐部都属于这个范畴。


我国的体育强国计划提出,到2035年,体育产业将达到10万亿,成为支柱型产业。在这之中,我保守估计体育教育培训行业将占到3%,也就是300亿。


首先,国家放开了二胎和三胎之后,青少年的比例将大幅增加,受众增加;其次,疫情以后,大众普遍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体育培训作为大健康的重要分支明显增加了强劲的支撑;最后就是“双减”政策,让体育培训补充到青少年成长中成为可能。


物派很好理解,体育用品。我国的制造业相当发达,有像李宁、安踏这种千亿市值的上市公司。


但如何从根本上带动体育消费呢?本质上还是要以人为本,普及体育文化。


西方国家的体育是一种主流的社会精英文化,在我国有太多的上升空间。十九大报告是把体育产业放在文化产业的板块里说的,没有这么一种文化观念作为前提,没有足量的体育人口,就很难带动消费。


体育人口还得从娃娃抓起,第一靠政策引导,目前已经有很好的势头;第二,现在家长们的体育意识也比上一代强很多,出于自己的观念和爱好,也会主动去培养下一代的体育爱好。


除了体育人口,体育人才也很重要,目前是个极大的缺口。其实现在中国不缺体育市场的消费和潜力,但供给端上缺乏足够丰富的体育文化消费场景和产品,所以一窝蜂都去跑马拉松。


体育商业人才的要求非常高,需要一专多能,本身核心业务要精,赛事、场馆、组织、政策都要钻研,还要会做项目,这样才能吃到红利。


因为疫情的各种延期,原本分散在5到8年的所有大型国际赛事资源全部被压缩到了一年以内,全部在亚洲,或者更聚焦一点,绝大部分在中国。9月的陕西全运会,10月开始踢世界杯外围赛。到明年更多,2月北京张家口冬奥会,6月成都世界大学生运动会,11月晋江世界中学生运动会,年底卡塔尔世界杯。


可以说,即将开始的这一整年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体育营销大年,肯定会对整个体育文化的普及和建设,以及体育消费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0 2  

体育产业是年轻人非常好的从业方向


张宇

南京善跑体育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如果不是因为疫情,这两年应该是体育行业爆发增长的黄金时段。但这种完全没谱的黑天鹅事件,一下子强行给整个行业重新洗了一遍牌。


我司从15年成立到现在,亲身体会到了这个产业的逐渐火热。早年间在外面说自己是做体育产业的,别人都以为是体育老师,现在进化到把我们跟举办赛事划等号了。虽然也很局限,但不管是奥运会还是世界杯,全世界的体育产业确实都是从具体的赛事开始为人们所熟知。


2018年之前,我们的确是以赛事为主,很多人对我司的了解是通过各地的马拉松赛事。


当时大概九成的马拉松赛事都亏钱,之后开始慢慢做到收支平衡或者微赚,但亏的还是很多。


像北马和上马是全面市场化的例子,值得所有一二线城市效仿,但绝大多数三四线城市的马拉松赛事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还是需要政府补贴。其实说补贴也不对,因为在这些三四线城市举办马拉松,最大的直接受益方是地方政府。相比赛事带来的经济效应,政府支持一些资金非常合理。


白银山地马拉松的悲剧让整个行业很被动,比赛办不了了,对于行业的发展也有不良的影响,算是给行业敲了一记警钟。


那是很低级的错误,不规范、不标准,不能代表国内绝大多数专业公司的水平。例如我们在稻城亚丁举办的越野赛,没有信号的地方全部配备卫星电话,每个赛道之间必须有观察员,还都是经验丰富的当地牧民。也有专业的救援队,绝不可能发生多少公里联系不上人的情况。工作人员都要进行专业培训,所有的赛事都要专家过来做技术指导。


以2018年作为分水岭,我们开始了多元化的发展,进入到了体育全产业链,旗下的业务包括体育工程、体育商业管理、体育商业开发、体育智能化、体育科学训练培训等不同板块。


比如在体育工程这一块,我们应该算是目前国内领先具备策划、设计和建造国际级标准极限运动场馆能力的公司。国内至少有10%到20%的专业极限运动场地都是我们建的,包括设计、施工和运营。


极限运动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像滑板、攀岩、小轮车的场地相对薄弱。尤其像专业滑板场,最开始需要外籍工人,存在中国工人难以逾越的技术门槛。我们当时从滑板领域入手,跟国际上的相关组织建立了联系,拿到了他们的建设标准和规范。现在我们也培养了自己的团队和技术力量,国际级的专业滑板场建设也可以由我方独立建设完成。


中国体育产业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就是很多传统的项目怎么焕发新生,要找到新的突破点。看上去马拉松好像如火如荼,势头很猛,但年轻人参与的基数还是较小。八到九成以上的马拉松参与者的年龄都在30甚至35以上。


年轻人怎么办?不能全打游戏吧,需要去探索他们喜欢的体育项目,并且大范围地快速铺开。篮球肯定是非常好的全年龄段的例子。


所以我们选择切入极限运动。由于进入市场较早,正好赶上奥运会带来的极限运动的红利期,很多地方都在大力发展和推广这些运动,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入场,场地建设的诉求很高。


体育行业市场化的人才太稀缺了,因为其中存在一定的规则和门道,要在专业体育和市场大众之间找平衡。我自己也是半路出家,恰好因为爱好体育运动,也懂一点市场工作。现在要么是专业的体育院校和培训机构开始培养这类人才,要么就是运动员或从业者在行业中摸爬滚打地深造。


目前中国的体育产业还是处于一个比较初阶的发展阶段,人才跟不上,鱼龙混杂。国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刚出台的政策中就提出要培养社区指导员,不然从业者数量远远跟不上行业发展。整个体育产业之于年轻人是非常好的从业方向。


0 3  

只要这个意识普及了,器械市场就十分可观


Vincent

就职于某健身器械贸易公司


我们是做健身器材贸易进出口的,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健身器材生产地。最大的进口需求在美国,之后是欧洲。美国的健身器材迭代非常快,根据课程和其他需求不断改进。一般在美国流行两三年后,欧洲才会慢慢兴起相应的品类,之后才传到中国市场。


从地域上讲,山东主要做健身房俱乐部用的大型商业力量型器械;福建一带主攻跑步机、划船机、动感单车这一类,毕竟有电脑芯片的优势;南通这边做杠铃的很多,有几十年历史了,山东河北也有在做的,但南通的质量是最好的;浙江永康以蹦床出名,蹦床的所有配件都能在城内买到,材料非常便宜,有其他地方无可匹敌的价格优势;湖南一带主要做小区里老人们用的公共健身器材,也叫“健身路径”。


商用器械原本有十分庞大的市场,但被这两年的疫情伤了元气。与此同时,家用健身器材大翻身,包括体量小一些的杠铃、跑步机、椭圆仪之类。


去年疫情的时候,所有做家用健身器械的工厂非常忙碌,连轴转,订单翻了三四倍。


举个例子,健身房只需要配备两套哑铃,大家轮流用。一旦隔离在家,有健身需求的每个人都得购置一套,起码半套,需求量一下子暴涨,其他品类同理。


但国内的生产力有限,有的到今天还在赶去年未完成的订单。虽然南通这边去年一下子就多了三四家工厂,但现在国外有跟病毒共存的趋势,一旦完全开放健身房,家用的这块市场又会被吃掉一大半,冲着增长需求新开的工厂就会遭遇订单量的骤减,顶不住压力只有关停。


此外,因为疫情原因,运费成倍上涨。原先一个40的大集装箱到美国的运费大概是三四千美金,现在一下涨到22000美金。而且经常有钱还一箱难求,因为国际物流的集装箱出去了回不来。很多客户觉得巨额的运费不划算,会选择在国内压货,器械本身就占地方,给国内工厂造成了巨大的仓储压力。


更重要的是,原材料的价格波动和人工成本时刻对工厂造成影响。人工除了成本越来越高以外,最大的问题是工人越来越少,基本都是70后或60后,80后都很少。等他们退休后从哪里雇人?90后或者00后基本不太愿意做这事,谁不想坐办公室?


目前国内工厂自动化的程度可能在30%左右。这项投资很大,要根据不同的产品需求进行不同的自动化改造,只有大型工厂才能承担。


当然,以后也许是个必经的产业升级,就像当初的环保转型一样,全部重新换设备。杠铃原先用浇铁水的炉子,现在都改为用电,少了很多污染。当时的转型也很痛苦,但别无选择只能破釜沉舟。


之前说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健身器材生产地,以后也一定会成为最大的健身器材市场。《计划》目前对行业内没有太大的波动,但毕竟我们有14亿的人口基数,能有20%的人去健身,只要这个意识普及了,器械的市场就十分可观。


相关阅读:

被忽略的5万亿体育产业中,暗藏着哪些大机遇?(下)


特别申明:本文为服务号上传,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有赞学习中心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odas@foxmail.com。


END | 来源:商隐社

推荐经营方案

剩余文章内容, 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icon

生意问诊

私域专家免费解答你的经营难题

私域专家 生意问诊

免费解答你的经营难题
热门问答

推荐文章

查看更多
logo

有赞生意经

店铺护航
有赞安心入驻 服务中断赔偿102.4倍